隨著3C裝置普及,台灣兒少的網路使用時間不斷上升。當缺乏引導,就可能出現成癮、影響生活作息、專注力下降,甚至心理壓力與自傷的風險。面對這樣的挑戰,法國、紐西蘭、美國等國,已陸續推動校園禁手機的相關政策。而台灣教育部也啟動「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行動方案,從數位工具、親職教育到跨部會協力,希望打造安心的網路成長環境。
教育部部長 鄭英耀:「我們看到雖然青少年只是一個按讚,只是一個轉傳,只是一個自拍,可是這裡面已經就在不知不覺,許多的身心時間就被占用了,所以青少年我們看到他們憂慮、焦慮、自傷,甚至自殺,這樣一個行為也不斷地在增加。」
網路風險防治不只是在都會區,NCC委員王正嘉提到偏鄉也需要特別關注,缺乏正確引導,就可能使兒童更容易接觸到不當內容。教育部表示,守護兒少網路安全的核心在於理解與陪伴,除了整合學校資源與校園宣導,教育部也將加強家長的數位素養和網路風險應對力,幫助家長成為孩子的數位守門人,讓家庭成為保護孩子的第一防線。
NCC委員 王正嘉:「讓網路成為一個安全、可信賴的一個環境,我們是跟教育部、數位部、衛福部,我們是站在同一個陣線,那我們同時希望跟家長團體、教師團體,還有電信團體,我們大家組成一個這個防護網。」
國教署署長 彭富源:「有人說實體上的馬路如虎口,其實我們覺得網路,我們家長應該要從小就來陪他走。那我們相信今天整合中央地方政府、學校、家庭,還有所有的社會資源,我們形成一個非常綿密的協力網絡,我們不漏接孩子,來守下一代的健康。」
網路,可以是孩子們探索世界的起點,也可能是壓力與傷害的來源。如何引導他們走在安全、健康的路上,需要的不只是科技,更需要來自學校與家庭的攜手陪伴。透過理解與守護,讓每個孩子都能自在成長、安心學習。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