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健署調查指出,台灣19歲以上女性中有超過一半腰圍超標、比例高達52.9%,其中45至64歲的中年女性更高達59%,而64至74歲的年長族群則逼近八成,顯示年齡越大、腰圍過粗的問題越普遍;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指出,女性在「產後」與「更年期」兩個人生階段,最容易出現體重上升與腹部肥胖的問題,主因包括荷爾蒙變化、新陳代謝下降,以及生活型態與壓力影響。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 林文元:「媽媽健康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她體重過重、尤其是腹部肥胖的部分,會增加很多心血管疾病,而不只是心血管疾病、還有包括癌症,(像是)停經後的乳癌事實上是大幅度增加。」
過去減重多靠飲食與運動,但在生活忙碌的現代社會,僅靠自律往往難以持之以恆,減重效果也相當有限,成大家醫部主任吳至行表示,根據最新研究指出,當體重減少幅度達15%以上,可顯著降低20%的重大心血管風險,遠優於傳統追求5%至10%的減肥目標;吳至行強調,許多人誤以為靠「意志力」就能成功減重,但實際上,人一天要做超過200個生活決策,光靠意志力難以應對長期的減肥挑戰。
成大家醫部主任 吳至行:「對於體重管理這件事情,最基本的藥物就是我們的飲食控制、還有我們的生活型態的改變、還有運動,但是實際上科技的進展已經告訴我們我們有更便捷的方式可以協助我們達到我們的目標,所以適當地正式吃進去或者是打進去的一個藥物,對我們的健康,事實上才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之一。」
從腰圍看健康、從擁抱看關愛,林文元呼籲民眾在母親節前夕回家擁抱媽媽,不只測出媽媽的腰圍,更表達一份健康的提醒,當意志力不足的時候,科技與專業就是最好的後盾;健康從行動開始,也從理解體重與疾病風險的關聯開始。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