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以原住民織布為主題的藝術節,透過布料經緯的交織,串聯花蓮六大原民族群的傳統織藝與當代生活美學,邀請民眾深入體驗織布文化的深度與溫度。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長 Malay Boya(馬呈豪):「我們原住民六大族群的布,它不是只是一個單單在部落的文化,而是在花蓮、在台灣、在南島族群,在世界上 這個是一個生活的、應用的布,縣長期許原住民的文化,是能夠在生活當中跟我們一起同行的文化。這個布,代表是我們的族人的自信跟驕傲。」
藝術節更推出三座大型裝置藝術。有竹片編織「合心」,象徵族群團結,以漂流木與織品展現守護信仰的「保護部落」,而謝郁雯老師的「織.續」則以訴說祖靈記憶與文化詮譯。她的作品更承襲族中長輩的傳承與家族的記憶。
藝術創作者 Tumun Buru(謝郁雯):「就是因為我們在織布如果分心的話,就是會找不對(織法)會找不到路嘛,然後圖文會跑掉了,當你發現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那個心根本沒有在這個上面,但是如果你專注在這裡那個東西(織布)就會很有力量。」
現場有市集和織藝DIY體驗課程,民眾可以親手感受原民織藝的溫度與韌性。有遊客特地來到現場感受花蓮人如何用六大族群的織布來呈現文化。
新北市烏來區原住民編織協會總幹事 范月華:「我就想說我一定要想辦法過來,然後想說看一下就是花蓮的人,怎麼樣去運用原住民的織布去做藝術,或者是做文化的傳承,我其實稍微看了一下有點感動,因為看起來就是有很多的年輕人去投入,所以在這邊不只是有材料,還有工藝品。然後都呈現在這個地方,那我覺得這幾年就是有看到,花蓮原民(處)就是有系統的去做一些文化的培植工作,我覺得還不錯。」
花蓮縣原住民行政處表示《布是藝術節》不僅是活動,更是一場文化責任的承擔。強調,布不只是布,而是族人的生活,是祖靈的語言,是土地的呼吸,也是千年記憶的傳承。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