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阿美族語歌舞劇首場巡演 太巴塱部落登場

大綱

創立10年的Tamorak族語共學園,把日常學習的神話故事及始祖傳說編排組合成為歌舞劇,透過實際展演來分享孩子們的學習成果。昨日(14)晚間來到太巴塱部落對外展演,吸引許多人前來欣賞,精湛的演技加上全族語演出,獲得大家熱烈迴響。

孩子們在舞臺上演繹始祖傳說以及神話故事,透過舞臺劇效果搭配精湛的演技,而且全程使用族語呈現,讓臺下觀眾看到忘我,這裡是Tamorak族語共學園,首齣阿美族語歌舞劇對外的首場巡演,吸引許多民眾前來欣賞。

太巴塱部落居民 Tilu Tutuy:「不容易啦!我們這些小朋友們,要花多長的時間,把這些東西記腦袋裡,再把故事演繹出來,要怎麼說呢,我真的很感動,謝謝大家!」

在長達45分鐘的歌舞劇當中,孩子除了要背熟臺詞以及舞臺位置之外,在10段劇情中還要吟唱至少20多首歌謠,也考驗演員的基本功。來自Ceroh的家長Apuy則提到,在第9段小鳥們把天空推高的故事中,小朋友們把角色以及詞彙演繹得十分到位,讓她印象深刻。

Ceroh春日部落居民 Apuy(張秀美):「看完這個劇之後,我覺得阿美族語有望了,有人願意繼續說,我覺得真的是很多很多的感動在裡面,真的很希望有越來越多勇敢的父母,讓孩子繼續說我們的族語,讓族語一直說下去。」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長 溫孟威:「那這種東西其實是奉獻他自己的生命,我在這裡非常地感動和欽佩。」

這次歌舞劇以Duci ato Lalakan為命名,詮釋Makotaay(港口部落)從Cilangasan的起源跟典故,由於戲劇中的內容,就是平常的課程教材,孩子們也有一定的熟悉度,因此課後時間就能夠進行舞臺培訓,而創辦人Nakaw也強調,如果沒有語言的能力,就會像失去靈魂的人。

Tamorak 文教協會理事長 Lekal Sumi Cilangasan:「有很多歌謠,很多服裝道具跟整個視覺的呈現,是大家一起討論,然後慢慢地形成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結構,再利用學生課後的時間,跟家長一起去做彩排練習。」

Tamorak 阿美語共學園創辦人 Nakaw(林淑照):「所有的傳承其實都是從語言開始,其實我是閩南人,我如果不會說這個語言,如果阿美族人不會說族語,那最重要的靈魂就會失去。我真的是很鼓勵大家一起加油,在家說族語,時時刻刻跟你的孩子說族語,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不會忘記文化。」

10年走來,共學園確實遇到許多困境及挑戰,而這齣劇也是一個族語共學教育的階段性成果,後續將會在進行其他場次的巡迴演出,也期待各界一同關注支持。

責任編輯:Pawan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