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督有部落獵人長 Maray Takun:「我們以前哪有(開車)用走路啊,看到一個(獵物)用小的手電筒(照)啊。」
開車前往獵場的同時,也感慨現今狩獵方式的轉變,自從貨幣經濟進入部落,科技日新月異,延續泰雅族gaga文化的精神,如何不因時代遷移,阻斷部落人心的相連?位在新竹五峰鄉桃山村的民督有(Mintuyu)部落,利用周末夜晚,狩獵團的耆老帶領青年上山,傳承部落土地文化知識。
民督有部落獵人長 Yawi Kyusi(張志偉):「有照到一點東西(動物),所以說我們在半路上,我們耆老的意思是說我們再(向祖靈)講講話)。」
青年開出第一槍,結果並不順利,一旁的耆老當下決定,大家停下腳步,重新再與祖靈進行對話祈福。
前一夜的狩獵順利完成,隔天一早部落族人們齊聚一堂,共享獵物,也向祖先表達感謝之意。
民督有部落耆老 Batu Watan(陳祥輝):「真的泰雅族民督有部落,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以前都是老人,現在老人沒有啦現在換我,我昨天帶幾個我們獵人到山上去打獵,看到好幾次山羌,可是射不到啊,後來到山頂的話,看到幾隻Yabi(飛鼠),後來就射到,他們都,載的獵人都很高興,所以晚上都在聊天這樣子,看飛鼠都在叫,一直在照,這個現在年輕人在山上工作是比較少了,大概都在外面工作,因為他們在外面要有房子,小孩子讀書,他們要照顧小孩,現在山上工作沒有什麼工作啦。」
民督有部落獵人長 Yawi Kyusi(張志偉):「孩子大了,小孩子長大了,我也想說要回來為部落服務是這樣子,這個地也是我們的長輩留下來給我們的,所以你不能不管,因為長輩他也跟你年紀,也會走啊,我也會走沒錯,可是我是覺得長輩留下來的,有時候就是說,老了我退休了,還是要回來,顧這個長輩留給我的東西。」
現實環境迫使人出走,民督有部落族人的經歷,其實也是整個五峰鄉、甚至是各地許多部落的縮影,平日待在鄉內的人口數,僅是設籍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部落青年 Ba’ay:「因為我從小就是有接觸狩獵,打獵的文化,所以在打獵這一塊,我是有自信的,然後只是說可能說,在多人的時候應該怎麼去狩獵,或者是說怎麼去分工合作,這一塊就是我昨天來學習的地方這樣子。」
馬太鞍部落居民 Karo Amid:「我感受我很喜歡這個氛圍,因為怎麼講,因為他這個比較,比我們部落,因為他這邊是深山,我們部落是比較平地,感覺不一樣,他們這邊比較傳統的儀式,我覺得滿不錯的,尊重這個mama(男性長輩)。」
尊重長輩的教誨,學習傳統文化分工及知識,這也是原住民族千年以來,藉由人與人的橫向交織,心靈上的文化認同及物質基礎,連結與土地關係或部落氏族的歸屬,進而承擔起整個社會應盡的責任,狩獵文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文化學習一環。
民督有部落獵人長 Yawi Kyusi(張志偉):「你說文化這一塊,我也是覺得這個文化,當然是要繼續去交給下一代,問題是所謂的文化是什麼文化,我知道這個文化,問題是說現在很多,你有牌了就是你是什麼文化,可是我們明明知道說,我們當然會說要延續老人家這些文化,或是說以前他們是怎麼樣子,我們也很想,可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
在解殖的過程中,當代族人也夾在現代與傳統之間,但不論是哪種做法,不變的信念,都是希望守護原鄉土地,傳承gaga祖訓。
民督有部落議會主席 吳蜜‧各悠系(張雁萍):「從來沒有辦過這樣子的一個活動,當然我們的老人家,藉由我們要傳承,所以要藉由這樣的活動,我們也可以讓耆老告訴我們,在我們這個家園,以前是有發生過什麼樣的一些故事,然後我們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像昨天的狩獵等等各方面,重點要凝聚我們部落,因為在民督有這邊,確實比較多老人家跟小孩,凝聚之後,慢慢地讓年輕的(中生代),我們的孩子能夠回來。」
共同生命經驗才能形成文化的集體記憶,部落自發性募款舉辦傳承活動,帶領年輕人,身體力行,承襲長輩一代一代累積下來的文化知識,狩獵團是凝聚的第一步,接下來民督有部落更希望爭取產業在地化,把人重新聚集,找回來。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