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許多原民移居金門,如今形成新原鄉,落地生根之後,語言的傳承也面臨挑戰。根據統計,截至今年八月,落籍金門的族人已有1,331人,而阿美族也占了將近一半,族人落地生根之後,孩子也有了升學、取得族語認證的需求,而在只有一名語族語老師的情況下,許多學生只能學習阿美族語。
金門縣台灣原住民協進會理事長 Tenged(林忠義):「因為我們現在沒有聚會所,我們就在(住家)隔壁,另闢一個教室,然後我們就在那邊上課,我們也是很踴躍。我們這次報名,也是2~30個認證的部分,我們很多小朋友,他是布農族的,他去考阿美族的認證,啊(能)怎麼辦?」
而想要營造說族語的環境非常困難,就有學校曾經連結金門大學學生,希望緩解師資匱乏的困境。
金門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胡巧欣:「金城國中問學校(金門大學)學生有沒有拿到族語認證的學姊學長,能夠來教他們(族語),那時候我們是有這樣媒合,雖然16族是沒辦法全部16族,但至少一半(語言別)會有。」
金門縣語推人員 ‘Afo(王吳巫宓):「我們其實需要很多元的老師,能不能我們再多幾個老師進來,也許不用說一定是專職,那如果說我們有機會的話,其他的老師也可以類似鐘點(教師),台灣也有先例啊。」
想要延伸台灣的族語教學模式,就是希望增加學習的機會,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金門的耆老們是扛下重任,開始學習拼音書寫,就是想以最短時間成為老師,緩解師資問題。
金門縣台灣原住民協進會成員 Lipay(胡芳菊):「所以我們就想到我們這個年紀的,55歲以上,我們的族語還會講,我們就盡量講,我們會切磋(族語),不對、你講這句不對,講這句不對,我們也會切磋一下。」
金門縣台灣原住民協進會理事長 Tenged(林忠義):「我們這裡也缺乏師資,那我就當裡領頭羊,我也去讀 我也去上老師的課,能夠我們自己培養師資,為什麼,(因為)台灣來這裡很困難,如果我們這裡有(族語)師資,可以帶領這些小朋友做一個語言方面的傳承。」
族語教學人人有責,交通困境難解學習之路,耆老們的以身作則,也讓金門的語言傳承,出現曙光;而學習空間的的需求仍待解決,因此族人們更是期望,各界能夠重視金門文化傳承的困境。
責任編輯:吳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