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歐盟《守護計畫》契機 賽德克文物走向國際

大綱

歐盟從2021年執行《Taking care守護計畫》,來自台灣的賽德克族文物,透過展覽走向國際;今年7月也將前進荷蘭與多國博物館商議未來合作模式,像是共作展或巡迴展,而這樣的創舉也跨越了國家界線的對話,同時凸顯了族群的主體性。

吟唱著傳統歌謠、祭告祖靈,賽德克族人參與歐盟《Taking care守護計畫》,如今也將擴大與國際博物館連結,建構原民知識體系的交流;7月9日前進立法院,說明接下來與國際博物館的合作模式。

賽德克族民族議會召集人 瓦利斯.貝林:「他們很認同你們用自己在地部落的一些組織、民族議會先來看他們的文物上面到底是哪一個部落的,他們會有註明但是不太清楚,然後我們會把它註明的這些部落回來討論,大概是做什麼用、材質是什麼,我們都會來跟他們講。」

透過文物返還運動,賽德克族民族議會偕同靜宜大學賽德克族研究中心,多年前啟動田野調查、館藏文物彙整,並與瑞典世界博物館簽訂MOU合作備忘錄、並發表實體文物策展和數位展;如今也將在今年7月與荷蘭博物館辦理圓桌會議,與多國博物館商議未來的合作模式。

賽德克族民族議會召集人 瓦利斯.貝林:「我們會丟出議題告訴他們,他們就回去討論,年底11月邀請他們到台灣來,就是把討論的結果變成行動化,怎麼去做未來的合作。」

靜宜大學賽德克族研究中心主任 伊婉.貝林:「不只是學生,就是說在部落的一些文化作者,他其實也是可以參與,因為他們已經沉浸在各族的文化裡面,慢慢也都有形成一些階段性的一個計畫在培養。」

而這樣的合作也讓學者認為,文物返還過程不僅是有系統地建構原住民族知識系統,且在當代找回文化傳統Gaya的樣貌,更是轉型正義和文化解殖。

泰雅族知識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 Daya(官大偉):「透過我們佚失的物件重新地追尋,從這些物件裡面看到我們祖先的一些生活的知識跟智慧,重新思考我們今天在當代社會中的一些處境跟解決困難的方式。」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系教授 林益仁:「在殖民的時代,發生了這些諸般的事情,原住民是在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底下進入到那個殖民的狀態;對這些真相的掌握我們才更有清楚的目標,可以進行解殖民的一些行動。」

突破過往國家、蒐藏者與族群間的不對等關係,而國際博物館與賽德克族民族議會透過文物返還重新建立對等關係,跨越了國家界線的對話、同時凸顯了族群的主體性,也讓流浪的文物能平安靠岸家鄉。

責任編輯:林懷恩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