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傳統糧食小米復育有成 將送北極種子庫保種

大綱

除了面對智慧農業新風潮,傳統作物的保存更為重要,在國立中央大學、農業部農試所,攜手部落族人以及民間團體,今年5月底將台灣珍貴的小米種原,送達位在挪威、斯瓦爾巴的世界種子庫,也是我國從2009年開始,將種子送往儲存後,第26箱的台灣種子。而協助種植的族人也表示,復種過程雖然困難重重,但也找回部落的小米文化,如今將小米送往北極保種,族人更是感到滿滿的祝福與喜悅。

族人嘹亮的歌聲、唱出永續的精神,台灣首批珍貴的小米將前進北極、送達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作為異地安全備份,將有助於全球農業的永續發展。

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 林主恩:「小米是我們文化外交的一個新亮點,這個是非常非常有創意的思維,台灣作為南島語族的起點,原住民對台灣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長 林學詩:「過年要用的也有,坐月子要用的也有,工作要用的也有,是非常重要,跟文化連結的一個作物,我們農業試驗所,也是響應這個(保種計畫),我們有送了1萬多個種原,從2009年開始已經送到種子庫去儲存,我們這是第26箱。」

做為台灣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糧食,從生活到歲時祭儀,少不了小米的存在,小米種源的保存與復種,攸關著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以及台灣飲食文化的豐富樣貌。

小米農 吳玉蘭「因為我本身是有我的原始米,只有3種而已,那個是我一直保留的,他們現在的保種,希望我我還是要保持,我們布農族的小米種子,他們這次保種的,我很多沒有看過的,我們的分岔只有3種,他們的分岔是很多種,真的很漂亮。」

小米農 Nieqo Soqluman:「像是布農族進倉的一種概念,布農族對小米是很有靈性的一個作物觀,那當我們進倉的時候,我們會去準備了很多,那藉這個很多,不一定是實務上的,其實心靈上的是需要被祝福到的,(小米入庫)看到是喜悅、跟一個未來。」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聯合國宣布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對抗旱災、水災等極端氣候,而台灣將小米無私地放在全球種子庫和國際分享,對全球農業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辜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 李家維:「小米不需要很多水,乾旱它就可以種,它的抗病力又很強,也不需要農藥,營養又非常好,我們現有的農業品系,很難來應付這樣,嚴重的氣候改變,誰可以?小米可以。」

原民會教文處副處長 Biung Takisvlainan(邱文隆):「我們原來祖先傳給我們的,包括農作物的、包括生態環境的傳統知識,原住民的知識,應該要被建立起來,持續努力讓小米的知識系統能夠被傳承。」

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農業部農試所,共同攜手族人、及民間保種團體整合推動,將台灣小米送進北極種子庫,彰顯出台灣對全球種子多樣性的貢獻。

責任編輯:吳柔思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