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在台灣,職棒球員生涯,短則5年,長則20多年,多數球員退役的歲數都是在一般民眾的中壯年齡,當自己走下棒球舞台,職棒選手面臨第二人生的開啟,是徬徨無助的。
✍️根據職棒退役人才平台統計,職棒選手退役後,僅有20%會轉任球團其他職位,高達六成離開棒球圈,這對於從小到大長時間培育的棒球選手來說是變相的人才流失。
✍️2013年,原民會推動原住民族棒球補助計畫, 2021年由體育署銜接,補助範圍增加壘球項目;2022年中華職棒大聯盟跟職棒工會建立了「職棒退役人才媒合資料庫」,目的是為職棒退役人才創造專業就業機會。
✍️台灣的傳統養成方式,是學童從小就加入棒球隊,一路從國小、國中、高中,幾乎都圍繞著棒球,而受到政府大力推動基層棒球教育,每年培育出上千名的棒球選手,但中華職棒每年平均選進不到40名選手,勢必就會有選手迫於現實另覓出路,有夢想,但又該如何兼顧現實面?
✍️當職棒生涯歸零,謝謝球場後的球員,該如何在另外一個領域從1開始,有繼續追夢的動力和信心,高國慶、周思齊,還有原住民球員的大前輩鄭幸生,親身經歷分享。
請不要錯過本周四晚間十點的【Mahalinga好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