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教練是學生體育訓練的重要指導者,但近年接連爆出性平事件、霸凌與不適任教練問題,不僅讓家長擔心,更可能影響學生的受訓品質與品格發展,立法院17日舉行「如何淘汰不適任教練,建立完善運動教練查核制度」公聽會;其中今年帶領東園國小拿下威廉波特冠軍的教練駱政宇,就點出基層教練在教育現場面臨的壓力與現實。
東園國小棒球隊教練 駱政宇:「我們要訓練、要比賽之外,我們要招生、撰寫訓練計畫,比完賽回來要經費核銷、年度的經費核銷,然後有時候經費不足的時候,我們要找贊助,我們要開車帶隊、要自己要開車,然後要把關學生的品行、課業、態度,然後甚至有些教練更辛苦,他要管理住宿生,他要關懷弱勢學生等等等等,甚至要更多。」
除了薪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長期關注體育產業的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也強調,若放任不適任教練持續留在體育圈,將直接影響學生身心發展,使家長失去信任。
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 徐正賢:「只要沒有提升運動滲透率,體育班就不會存在,所以體育班不用考慮存廢,它自然會廢掉,因為沒有學生,所以如果我們繼續讓這些不公不義的這事情發生,我跟各位保證家長們是受不了的。」
運動部次長 黃啟煌:「我們會根據(公聽會)的作法,具體的擬定一些工作的方針,希望能夠在今年年底以前,做出一個很具體的方案出來。」
運動部回應,未來將積極建立「把關、調查、退場、淘汰」的完整機制,確保不適任教練能被有效排除,真正落實運動教育的環境安全。
責任編輯:黃金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