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小朋友穿著各式族服跳舞、唱歌,用童聲展現一學期的學習成果「拉神話」,臺下的家長則是手機、相機不停拍拍拍,記錄的不只是孩子的笑容,更是文化的傳承足跡。
台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副主任委員 Dongi Ohay(李菊妹):「所以我們這個課程其實從小,我們就開始培養他們的認同感,還有培養我們小朋友的尊重別的族群,也理解別的族群,進而能夠對自己的自信心能夠提升。」
這場成果發表,是台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長期推動的「原住民族假日幼兒課程」。針對3到6歲的原民幼兒,在都市中打造沉浸式的文化學習空間,讓小小年紀的孩子,從遊戲與生活中認識自己,也增加族群認同感。
家長 A’doh moco’:「小朋友她在接觸原住民文化這一塊的話,她不只是接觸自己的阿美族這一塊,我也希望她去接觸到其他族群,那也要讓她知道在原住民的世界裡面,它不只有阿美族,它還有更多的族群要讓她知道。」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北市的原住民族人口是逐年成長,都市原住民要如何不被環境稀釋文化認同,一直都是社會的關注焦點。而對這些在都市長大的孩子來說,每一次舞臺上的展演、課堂中的對話,都是他們與部落、與祖先文化連結的重要橋梁。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