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戰開打,各產業擔憂受到衝擊,為了確保國內藥品、醫療器材供應正常,衛福部長赴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祭出因應機制:包含建立藥品短缺通報處理、原料要加速審查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並主動監控國內外供應量能,來維持國內醫療品質;對此,立委考量藥品及病患安全,為維護藥品供應穩定,呼籲能放寬採購藥品的效期。
國民黨立法委員 Sasuyu Ruljuwan(盧縣一)VS. 醫福會執行長 林慶豐:「(有沒有可能放寬(藥品的效期)?)跟委員報告,我們在所有的體系裡面,包含教育部、退輔會、軍方他們都是8個月以上,這部分是考量,特別是偏鄉離島,剛剛提到我們的醫院,那另外是衛生局所,其實他們的藥師人力都非常有限,如果把它降低的話其實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而在價格部分,衛福部也祭出5項措施,盤點藥品清單、支持新藥在地製造,並增加重症新藥預算,其中癌症新藥,從行政院公務預算撥補的50億,將爭取50億公務預算,而在罕見疾病用藥部分,則是加碼20億元,以緩解病人藥品自費之負擔;然而,原鄉醫療往往資源不足,許多洗腎患者必須舟車勞頓下山就醫,立委就建議能在衛生所設置血液透析設備。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VS. 健保署長 石崇良:「(是不是可以考量有一些特別偏遠的像那瑪夏、像司馬庫斯這種特別遠的,其實就可以在衛生所(洗腎)?他們有正式的場域、有合格的護理人員等等。)那因為衛生所是屬於醫療機構,那它有一些設置標準的要求,所以能不能夠做透析?我想我們來研究看看。」
另外,面對醫療器材供應穩定及成本增加疑慮,衛福部也建立醫療器材需求通報處理機制、並制定必要醫療器材品項清單,並主動提升國內醫療器材的供應韌性及監控我國必要醫療器材供應。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