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專注地吹奏鼻笛;這是高雄大學原資中心舉辦的「鼻笛藝術師生成果發表會」展現學習成果,從鼻笛的材料製作到鑽孔,都由排灣族口鼻笛傳承藝師少妮瑤.久分勒分親自指導,讓不同族群的學生及教職員,體驗排灣族傳統樂器的文化底蘊。
排灣族口鼻笛傳承藝師 少妮瑤.久分勒分:「我都會從製作開始讓他們知道,過去我們的耆老他們製作的方式怎麼樣處理、跟現在這種製作樂器的不同;我也會教他們吹奏上,尤其是在演技的部分、技巧上。」
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系學生 林迦睿:「做完之後學會鑽孔,要學會自己裝飾自己的專屬的鼻笛;後面透過老師學習及教導,讓我漸漸地可以學會如何吹奏美妙的音樂。」
高學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專案助理 郭香君:「鼻笛它的孔其實很少,老師會教我們用氣的大跟小它可以產生兩種不一樣的音階,我覺得滿特別的。」
原資中心主任表示,過去學校少有深入的文化課程體驗,這次特別以排灣族鼻笛教學作為起點,透過不同族群的文化特色,讓大家了解文化的多樣之美。
高雄大學原資中心主任 王明月:「我們希望透過鼻笛的藝術,讓學生們在這一堂課裡面可以學習文化的認同還有多元的學習。」
在鼻笛的吹奏聲中,學生們的努力也告一段落,這堂課不僅學會了吹奏技巧,更深入了解了鼻笛在排灣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