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正式動土儀式前,眾人合力推倒土堆上21的數字,代表等了21年重建的操場,就在今日劃下句點,因為93年艾利風災沖毀博屋瑪國小操場後,學校以及部落至今已有21年沒有操場使用,現在新的操場即將重建,不論是學校師生還是部落族人,都感到相當振奮。
達觀部落居民 李鵬文:「持續等了21年,這個不是就單單的學校的操場,它是連結到我們社區的,一些綜合的運動場,有這操場之後,我們以後學校端我們會跟社區,會連結說會有以後的一些相關的活動,就讓這個操場裡面,變得可以更多元化。」
博屋瑪國小學生 陳可郡:「學校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可以玩,也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可以跑,只能在學校玩而已,所以我覺得很期待。」
博屋瑪國小操場重建,之所以會花了這麼冗長的時間,主要是因為部落本身腹地不大,沒有足夠空間讓學校蓋新操場,在距離的限制下,學校物色到大安溪旁的空地上,不過土地權責單位相當多,光是跑行政流程就相當複雜,中間又遇到台中縣市合併,原本109年在立委的協調下,已取得經費即將動土,後來遇到物價每年調高,原本規劃好的經費,卻沒有廠商願意來標。
無黨籍立法委員 Ciwas Ali(高金素梅):「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僅是博屋瑪小學,碰到這樣的問題,它應該是絕大部分的原鄉,都會碰到面臨的問題就是,如果土地是屬於原保地的話,你還跟地方(接洽),如果土地是屬於中央的水利署,你還必須跟河川局(談),所以經費反而不是最大的問題,反而是那個土地的過程,取得的過程。」
博屋瑪國小校長 比令.亞布:「我們當初在設計這個藍圖的時候,我們是針對部落針對社區,然後針對五校聯運,然後還有我們未來的那個村校聯運,可以讓老人家跟小朋友,可以就來這邊來這裡,或者他們會有更多親子的活動。」
因此在歷經種種困難後,博屋瑪國小終於迎來新建操場的動土儀式,這座操場總面積大約一千七百多坪,建設經費三千一百五十三萬元,預計今年九月底完工,到時博屋瑪國小不但會有自己的操場可以利用,也讓部落族人與學校,因為這座操場有更緊密的連結。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