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陳敬文:「首先其實酒在原住民部落是很重要的,像是可能是跟祖靈通溝的一個媒介,但是就會覺得我們為什麼要繁殖這些?以前部落旁邊就有了,尤其是我們阿美族就是很會採集這些植物,野菜都用採集的,為什麼現在要繁殖?」
隨著過去的農作慣於使用農藥,導致部落進行釀酒用的酒麴植物漸漸消失;台東區農改場2日特別在都蘭糖廠一號倉,舉行「酒麴作物繁殖及保種技術實務操作」等課程內容,希望提升部落酒麴作物的栽培及保種技術,課程吸引族人及一般民眾參加。
都蘭部落居民 Usay(陳艷庭):「我們有9種、有時候10種,最重要的就是大葉甜香還有雞母珠、小菊花,現在慢慢大家都沒有在種、就荒廢;然後以前就是都用農藥,有一些做麴的植物有時候被農藥弄死了、都不見了。」
武陵部落居民 Linkav(邱貴春):「因為阿美族跟布農族那個材料都不一樣,所以我很好奇,聽說阿美族10種、我們布農族大概就3種;因為畢竟是要知道過去我們的祖先怎麼弄這個,然後如果說你沒有這種的機會,你怎麼傳承給下一代?」
原鄉部落具有優越的天然環境發展作物,同時為了發展部落在地特色農業,台東農改場民國100年起開始推動部落行動學堂,特別由研究人員下鄉深耕部落、親臨現場教學,引導族人多元利用部落產業文化,進一步培育部落農業人才。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場長 陳信言:「就是由我們的人員主動到部落裡面去、就近,我們這些學員就不用這樣舟車勞頓,就可以就地學習。」
台東農改場「113年找回原力部落行動學堂」第一場次,除了安排酒麴作物繁殖及保種技術實務操作外,也傳授糯米及小米栽培管理技術,協助部落自行生產釀酒原料,便於製作酒麴產品。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