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物館已不僅只是存放文物的儲藏室,更多的是從與文物與源出社群建構連結、保留在地文化內涵的重要場域時,國內的原民文化館又有什麼樣的功能,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立台灣博物館長 洪世佑:「原鄉的文物館其實有一個優點,就是它可以跟原鄉所有的原住民一起來討論這個部落應該要典藏什麼樣的文物,然後策展的時候也可以一起來討論怎麼展原民的故事,可以發揮到保留原鄉文化最大的一個目標。」
像是在原鄉的宜蘭縣大同鄉的泰雅生活館,在沒有多餘的資源投入下,7年中努力復育小米,更在近年期通過環境教育認證場域,將環境教育納入文化館的一環,除此之外也與在地農友合作,推展在地農特展品,將原鄉文化館發揮最大的功能;而反觀位在都會區的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則是以推動整體原住民族群的文化為目標,從特展當中,讓都會區民眾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
台北市凱達格蘭文化館館員 Akuanx Poiconx(浦念瑜):「其實每個一館的主管機關能夠給予館舍的資源是不同的,但是每一個主管機關他們都有自己既定的目標。」
北教大文創產業經營學系助理教授 施承毅:「城市、鄉村的脈絡很不同,所以大家中間遇到的所有挑戰和困難都是在反映這個背後條件的不同,重點是面對它,集思廣益,是可以慢慢突破的。」
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原民文化館面臨的挑戰也會有所不同,但透過不斷地發掘在地內涵、訂定目標,在地方館員及地方政府的努力之下,持續為原民文化的推動與發展,發揮自己的功能。
責任編輯:蕭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