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原民文化館聯合策展行動 呈現在地文化內涵

大綱

在地文化如何能被大眾親近,進而理解?文化館的功能就相當重要。為了協助輔導位於北區的6間原民文化館提升策展的能力,原民會原發中心攜手國立台灣博物館,啟動為期4個月的培訓計畫,透過大館帶小館的方式規劃系列課程,再以聯合策展的方式,呈現在地文化的內涵。

桃園、北投、基隆、烏來、大同還有南澳,位在北區的6間原民文化館,今年特別以「當代轉生」為主題,展開聯合的策展行動,在8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隆重登場,而各館館員也透過微型創意展櫃,呈現在地文化的內涵。

泰雅生活館館員 Sayang Hayung 泰雅族:「現在會種小米的族人非常少,那我們小米也是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這個小米是連續種7年一直重複(種植)的種子,我們可以讓跨族群的(民眾)了解,其實我們可以轉譯的方向讓他們知道說,小米其實對他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

基隆市原民文化會館館員 高佩怡:「我們發現八尺門部落附近會有一些畸零地,然後族人會在那邊種菜,這些土地其實都算是國有土地,族人其實不太容易取得土地的所有權,希望可以藉由這次的展覽,邀請我們的族人來到我們原住民文化會館後方,有非常、非常大的土地可以提供給族人去那邊種菜,也可以變成我們館內的知識能量。」

從探詢地方內涵、尋找題目,透過田野調查深入部落,從中認識自己如何看待傳統文化,但同時也必須站在觀者的視角,不斷地從策展的內容中進行反思,對此,原民會原文發中心是攜手國立台灣博物館,啟動為期4個月的培訓計畫,透過大館帶小館的方式,規劃系列課程,協助輔導位於北區的6間原民文化提升策展的能力。

原文館員培訓課程講師 施承毅:「最重要的是館員他很願意去試,絞盡腦汁去寫文案,然後我們在旁邊不停地給予意見,甚至效論這些文案,大家來討論這些文字背後的意思,所以在這個過程,策展絕對是對話跟腦力激盪的過程,地方館的人力跟資源是比較缺少的,所以這種共同共作的策展反而變得很重要。」

凱達格蘭文化館館員 Akuanx Poiconx(浦念瑜):「這一次光是凱達格蘭文化館呈現凱達格蘭族的敘述,可能在其他的地方比較少看到,我們之後也會希望說,這個北區聯展可以在不同館舍之間巡迴,讓每一個館對於原文館有不同的認識。」

無論是當代男性學習織布文化、獵人不只會狩獵,或是都會區原民生活的樣貌等,都可以從中看見原民文化在現代社會的流動及演化,而原民的博物館人才也在資源的投入及串聯之下,持續壯大。

責任編輯:蕭慧文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