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布農族藤編技藝傳習課程 再現佳心舊社文化

大綱

為了傳承布農族傳統技藝,再現佳心舊社文化景觀不可或缺的無形文化資產,花蓮縣文化局在卓溪鄉特別辦理藤編技藝傳習課程。

指導老師 Vava(余清山) 教學時說到:「那個鐵線放在這個裡面,給它拉住然後綁起來,然後那個藤條要走底下,還有外面哪一個一起綁起來。」

經過採藤、剖藤、削藤皮的過程,每位學員的織品完成十字紋的編底後,指導老師也是部落的工藝師,特別再細心的傳授技法,如何讓成品形成圓弧形,成為完美的飯盒。

中平部落居民邱美玲說:「做那個便當盒,其實我已經快完成了,因為剛剛老師說我的邊,這裡等寬不夠,有兩個地方不夠寬。」

傳統藤編技藝傳習,共有10多位在地部落及來自海岸線不同族群的族人參加,課程特別邀請部落的工藝師,傳授布農族傳統的飯盒及篩盤製作技法,而每位學員也都非常認真的學習、製作。

石平部落居民林國銘說:「剛開始做的時候,從開始採藤、剖藤、削藤到了編織,其實每個過程,說實在的對初學者來講也是很辛苦的。」

計畫聯絡人劉曼儀表示:「其實我們這個計畫是花蓮縣文化局,這個再造歷史現場的這個大計畫裡面的其中一項,因為可能我們之前想像的,就石板屋它是比較硬體的,硬體上面就是再重新建造起來,我們的課程就像是一些過去的生活技藝,這個比較軟性的,就是人在家屋裡面的生活,他們怎麼樣製作自己要用的工具。」

天然植物黃藤是部落生活器物重要的天然素材,舉凡背籃、篩子、綑綁的繩子等,都是由黃藤製成的。

指導老師 Vava(余清山)說:「以前的老年人,都會採這個藤,做我們這個家具,還有什麼其他的工具,還有做那個水田牛用的那個,都很多,都到山上採這個藤。」

布農族傳統藤編技藝傳習課程為期6天,特別在卓溪鄉的石平部落進行,主要希望再現佳心舊社文化景觀不可或缺的無形文化資產,傳承布農族傳統編織技藝文化,將人與物的生命重新注入於地景,實踐文化景觀的精神。

責任編輯:張嘉容

關鍵字: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