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 郭瑋真:「你有可能跟校事會議的委員沾到一點邊,老師們就會把你當成箭靶,為什麼會這麼可怕?」
處理校園教師檢舉、甚至判定教師是否適任的校事會議,令不少教師團體抗議,因為匿名檢舉等機制,使得濫訴的狀況頻繁;全教總以去年統計觀察,校事會議案件受理率81.9%、但最終結果達到解聘僅3.3%,顯示校事會議長年問題。
全教總副祕書長 楊逸飛:「這樣一個預設老師有系統的校事會議,我們其實主張應該要做廢除,否則任你法條再怎麼細修,他還是預設老師有問題。」
對於校事會議反彈聲浪不止,但也有家長擔憂,廢除校事會議恐怕影響學生權益。
全國家長會聯盟榮譽理事長 黃正銘:「如果我們覺得說調查那96%很麻煩我們就把這個制度廢掉,那3.3%就會被漏網掉繼續來傷害我們的孩子,受理率高達81.9%證明這個門檻真的太低。」
國民黨立法委員 Limereng(林倩綺):「應該要重新來檢視校事會議既有的機制跟學校原有的制度性會議平臺是不是有功能重疊,如果需要再強化部分,應該明確界定各組織職權。」
呼籲建立案件分流以及篩檢機制,才不會讓大把行政資源耗費;也有立委建議參考國外經驗,若教師碰到權益問題如何有救濟支持?
民進黨立法委員 Saidhai Tahovecahe(伍麗華):「所以我們也看到,像日本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門他們設有法制人員或是設置第三方的專責機構。」
目前教育部已修正相關辦法,也把「匿名」投訴機制刪除,要求檢舉人提供具體事證,但這不免讓學生團體擔憂個資問題;師生間權益平衡的考驗持續,而教師荒已逐漸影響教育現場。
責任編輯:林懷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