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與高市府、教育部、原民會代表共同立起「文化三石灶」,三方攜手籌備原住民實驗高中,也象徵將同吃一灶飯,成為一家人。高雄市巴楠花部落國民中小學,6月30日舉行「新校舍文化命名落成暨實驗高中籌備處揭牌典禮」,實驗教育將提升至高中階段,明年9月正式招生,可望成為全國第一所涵蓋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原住民實驗學校。
教育部主任祕書 林柏樵:「原住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台灣教育最珍貴的資產,我們將持續支持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發展,協助巴楠花延伸原民實驗教育階段,深化教材文化脈絡,讓族人的知識能以書面方式持續傳承。」
原民會教文處長 陳坤昇:「原民會跟教育部還有我們國教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我們已經有簽訂一個備忘錄,開始推動整個原住民實驗高中的民族本位教材,我們預計要投入2千多萬的經費,我想原民會會追隨大家的腳步,一起來為原住民教育持續努力。」
不過推動原住民實驗教育的過程中,師資培育與教材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另外招生策略與升學規劃,更決定家長是否願意,將孩子送往原住民實驗高中,對此巴楠花部落中小學強調,未來將透過跨域與多元課程設計,培育兼具文化素養與學術實力的人才。
巴楠花部落中小學校長 Alang(張新榮):「希望未來透過策展的方式,畢業專題南島專題跟業界專題,讓他們在學測上能夠通過考驗,透過特殊選材,選到他們自己學習位置,希望在他們的未來能夠找到屬於文化的人才、學術行動的人才跟未來生態美學產業的人才。」
巴楠花部落中小學教師 林書繪:「tastu baning(三石灶)讓整個家都可以同吃一鍋飯,那其實我就會以
裡面的火來作為起源,怎麼樣升起一個火?從中去連接裡面的起火的時候我們用到那些自然材,或者是說我們可以用那些技巧,例如增加氧氣濃度方面來串接我的課程。」
巴楠花部落中小學雖以布農族文化為主軸,但學生族群多元,包含閩南、漢族及其他原住民族群。新校舍命名為「Min Bunun」象徵成為人,寄望學生能連結土地、文化,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我認同與未來方向。
責任編輯:N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