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圍成同心圓,跟著領唱者高聲吟唱,在答唱的同時,大家也自然的分成各種聲部,優美的歌聲繚繞在祭典會場。這裡是兩年一度的丹社群射耳祭,族人們呈現丹社群特有的LisTumaz,讚頌山林黑熊。
萬榮鄉部落事務組長總會長 Itik Soviqan(王金華):「一些老人去狩獵的時候,就在兩個山以外的聲音,(聽到)熊的那個吶喊,他們感覺到,哇!熊的聲音真的是太震撼,回來就編了這個歌,就是LisTumaz,敘述熊在深山裡面的威力。」
耆老表示,丹社群主要分布在南投地利以及花東區域,是人數相對較少的社群,而丹社聯合射耳祭兩年舉辦一次,他們也希望在祭典期間還有籌備的過程中,把相關的文化精髓,甚至是禁忌知識傳承給下一代。
馬遠部落青年 Sai Mandavan(杜瀚堯):「像其他族群,可能都是用舞蹈的部分,來呈現出他們的文化;那我們用歌謠去展現布農族的特色,透過他們的歌聲,有感受到他們在傳承文化這塊的感動。」
台大人類系系主任 王梅霞:「很高興可以透過這個活動,跟部落建立更多的連結,也非常感動部落其實透過這個活動,可以展現文化傳承的力量,所以非常感動。」
花蓮縣萬榮鄉長 Kamin Dulan(梁光明):「希望透過本次射耳祭活動,促進布農族丹社群的情感交流,喚回族人對文化傳承的使命,強化族群內部的向心力。」
另外,有關台大遺骸返還案,協商將近7年的時間,在遺骨返還以及成立補償基金會部分還是沒有下落,族人也希望政府及有關單位能夠參考國外返還案例,正面回應族人的訴求。
萬榮鄉馬遠村長 Itik Mangququ(馬鍾啟):「成立這個基金會,主要也是希望台大能夠來支持,也能夠對我們後代子孫,有一個很好的交代。」
原民會副主委 Qucung Qalavangan(谷縱.喀勒芳安):「一起來努力,尤其這段時間長期地跟台大,也有很多的討論,有關返還祖先遺骸的事情,遺骸這個工作,我們還要再繼續努力。」
這次活動共有來自各地丹社群族人共7支隊伍參與,現場還有豐富的部落市集,現場約有上千位族人參與,現場氣氛團結熱絡,而大家也相約兩年後再相見。
責任編輯:P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