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存台灣各式各樣的傳統工藝及文化,文化部文資局從98年起,進行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習計畫至今,已有114位藝生拜師學藝拿到了結業證書,並肩負起重要傳統文化與工藝的傳承工作;其中像是傳統織布、排灣族口鼻笛、泰雅史詩吟唱以及布農族八部合音,皆列為這項計畫重要的傳承工作。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陳濟民:「從民國98年到現在這15年來,我們推動所謂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的傳習計畫,也就是我們希望用過去傳統藝術的這種師徒制的方式來進行這樣文化資產,特別是傳統藝術的傳承工作。」
排灣族口鼻笛藝師 鄭偉宏:「因為老師也會老,如果那個東西(排灣族口鼻笛)如果沒有這樣去學的話,就完全沒有這一項技藝了。」
排灣族口鼻笛藝師 謝正男:「自己本身從小就很喜歡唱歌這樣子,所以我就想說透過這樣子的一個機會可以跟老師學傳統鼻笛之外,可以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蘊。」
參與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傳習計畫,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其實都相當的辛苦,除了藝師要全心關注在教學工作外,藝生也要歷經四年的學習時間、再通過重重審核後才能拿到藝師的結業證書;為此文化部文資局就特別舉辦「藝百家百位藝師誕生的現在進行式特展」,要讓民眾看見這些藝師與藝生為台灣各項文化傳承所做的貢獻與努力。
賽德克族傳統織布藝師 張鳳英:「第一年第二年當然就是學基礎,到了第四年的時候我們就進入自己能夠做變化,讓這個我們這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呢,能夠永續的傳承下去。」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陳濟民:「這個展覽裡面最主要是呈現了這些藝生跟著我們人間國寶這四年的傳習裡頭,對於他們的技藝藝能的整個點點滴滴;我們在過年期間,歡迎我們所有全國各地的朋友來欣賞我們這一檔的展覽,以及我們這些藝師跟藝生,他們為我們文化資產所做的努力跟貢獻。」
在這次的展覽中,不僅可以透過多媒體看見藝師與藝生互動與學習的火花,也能看見各式各樣台灣重要的傳統民俗文化與技藝,並能喚起民眾對台灣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視。
責任編輯:林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