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weather-slider]

台灣體罰比例高!兒盟:滿18歲者逾8成曾被體罰 打罵教育恐增反效果

大綱

接著來看一項最新數據,根據兒福聯盟的最新報告指出,超過8成的18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曾在孩童時期遭到主要照顧者體罰,而這些體罰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會間接伴隨他們長大。而對於原鄉,隔代教育比例較高的地區,仍會發生祖父輩也會要老師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但要提醒家長的是,「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觀念,是過去許多家長的教養觀念。但隨著越多越多的研究發現,體罰,不僅會引響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甚至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心理發展。

兒福聯盟在8號,公布針對18歲以上台灣民眾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經驗及其關係性影響報告。研究顯示,超過8成的民眾曾被主要照顧者體罰,其中更有超過3成,受過中度或嚴重的體罰。

而在曾受過體罰的孩童中,有近4成民眾表示,要完全信任別人十分困難,也有3成的民眾表示,會時常擔心別人不愛自己。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指出,「比如說他們從小的經驗,覺得爸爸媽媽應該是最值得信任的、最愛他們的,但是他們的經驗如果是相反的,比如說爸媽常常地體罰他、辱罵他,他就會懷疑自己、或者是自我價值感會比較低,所以衍生到往後的交友、或人際的關係,他也會用這樣的價值觀來,看待覺得不容易信任別人。」

而兒福聯盟也說,雖然現今年輕爸媽,多數不支持打罵教育,但在原鄉和偏遠地區,隔代教養的比例較高,體罰的情況,依舊存在。在原鄉教書多年的幼兒園園長epulj就說到,在原鄉,還是會碰到長輩,希望老師們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小孩。

泰武鄉立幼兒園園長epulj (李美花)說,「他們也會跟我們講說,如果我的孫子、小朋友不聽話,你們就按照我們的,就好像我授權給你們去動我們家的小孩,打他、或著是罰站之類的,我們會跟他講萬一,我們做了施打的部分,在孩子的心理成長,會有產生什麼樣的負面的影響。」

園長epulj也強調,面對孩子的不聽話,體罰永遠是下下策,因此多與孩子溝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教育,才能真正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

整理:施容亘/責任編輯:張嘉容、嘎兆

相關文章

魯凱族

【魯凱族語】ta‘avalra ‘i tatolohae ni|萬山部落勇士祭的由來

文化介紹
傳統祖靈祭是一系列為期四個月的祭典,現今配合族人工作求學濃縮為一天,並特別將「勇士祭(Ta‘avala)」凸顯辦理。
小辭典
  1. ta‘avalra
    勇士成年禮
  2. molapangolai
    祖靈祭
  3. asavasavahe
    男性青年
  4. atamatama
    父字輩的稱呼

歷史上的今天